新闻稿
伟禄集团公布2022年末期业绩 全年收益及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12亿港元及1.14亿港元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香港】伟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为「本集团」,港股份代号:1196)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之末期业绩。於回顾期内,集团的收益为11.9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0.3%;毛利为2.8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4%;本年度溢利及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6.05亿元及1.14亿元。年内,每股基本盈利为7.98港仙。
集团之主营业务包括自物业分类丶金融服务分类丶环保分类丶汽车零件分类丶商业印刷分类丶百货分类丶拉美及加勒比分类以及其他分类业务。
物业分类物业投资丶开发和商业运营一直是集团整体业务部署和发展目标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集团持有三个投资物业项目,即位於中国深圳龙华区的伟禄雅苑和樟坑径物业,以及位於光明区的伟禄科技园。集团亦在中国深圳持有拟开发项目及开发中物业,即南山区的莱英花园及龙华区的冠彰电器厂项目 (「茜坑物业」)。於2022年12月31日,手上有五个房地产项目。物业分类收益主要源自集团投资物业之租金收入。2022年,集团产生租金收入约1,450万港元。购物中心的租户数量已增至45家。伟禄科技园二期开发计划将於获得政府批准後随即启动。茜坑物业重建工程将於取得有关政府当局的许可证後开始。樟坑径物业的土地用途由工业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寓及商业用途之申请仍在审阅中。莱英花园住宅单位及基础设施的拆卸工程已完成,而重建工程预期将於获得有关政府当局的许可证後随即展开。集团将专注於手上五项物业,即茜坑物业丶莱英花园丶 伟禄雅苑丶 伟禄科技园及樟坑径物业,以确保集团於该分类处於有利地位。
金融服务分类金融服务分类方面,於回顾期内产生收益约1.26亿元,录得分类溢利约2,130万元。金融服务分类致力在一级及二级市场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及优质的服务。保证金融资的利息收入持续上升,带动金融服务分类在低迷的市况中有稳定增长。此外,全新的流动交易系统为客户带来快速稳定的交易体验,有助提升品牌知名度。金融服务分类将不断开发各种投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同时,金融服务分类亦积极准备推出暗池及美国股票交易系统,并扩大销售及业务团队以配合业务发展。
环保分类於二零二二年财政年度,中国的铜材需求大幅增加。环保分类之收入录得约7.05亿港元,同比增长4.8%。环保分业业务主要在日本运营,其位於日本大阪的租赁土地约为19,609平方米(4幅)。集团仍在寻找替代方案,如於日本九州设立额外营运点,在日本全国寻找新的金属废料来源。本集团亦正考虑在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开拓欧美市场,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经济复苏,从而维持环保业务的增长。
汽车零件分类汽车零件分类收益录得约1.41亿港元,溢利约5.7百万港元。由於中国若干城市采取封锁政策,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於年内受到影响。为维持业务可持续增长,本集团须进一步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并发掘新客户群。鉴於防疫政策正在放宽,本集团对前景保持乐观。 商业印刷分类商业印刷分类录得5,910万港元,同比增加1.4%。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商业印刷服务需求减少实属无可避免。尽管本集团已减少经营规模以尽量降低经营成本,该两个分类於二零二二年财政年度仍录得分类亏损。为维持业务可持续增长,本集团须进一步加强与现有客户的关系,并发掘新客户群。
百货分类百货分类录得收益约1.46亿港元,同比增加约54%。本集团已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经营开支(如员工成本),并与业主磋商租金优惠。集团於2022年在深水埗店开设日式杂货店“中村商店”,以扩大货品种类,满足顾客需求。随着防疫措施逐步放宽,尤其是与中国内地的边境於二零二三年初重新开放,我们预期本地零售市场将迎来反弹。
拉美及加勒比分类於二零二二年财政年度,CBI计划项下谘询服务产生之收益为5.9百万港元。该分类溢利约为18亿港元,主要由於位於格林纳达之投资物业录得公平价值变动收益所致。拉美及加勒比分类的主要业务为开发格林纳达项目,格林纳达项目涉及发展一个混合物业项目,包括教育设施丶学生公寓丶住宅物业丶酒店及度假设施丶商业开发及购物设施,以及较长计划中设立大学机构及相关便利服务设施。
此外,集团亦打算在巴拿马共和国开展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於本年度,拉美及加勒比分类继续进行格林纳达项目的建设,并制定一项发展计划。随着发展计划啓动,格林纳达的投资物业已重新分类为「发展中物业」。於变更分类前,拉美及加勒比分类因年内格林纳达的项目价值上升,而录得公平价值变动收益净额约18.47亿港元,此乃主要得益於在北京丶上海丶深圳丶香港丶越南丶美国及迪拜等不同地区建立综合发展计划及销售渠道。
格林纳达项目为本集团提供一个宝贵机会,将加勒比及拉丁美洲地区的业务和营运多元化,并能够扩大其海外业务规模。在格林纳达之CBI计划下引进外国投资者,本集团已正开展格林纳达项目,并希望凭藉该项目之经验,进而於加勒比经济区及拉丁美洲地区开拓更多投资机遇。本集团已经进一步锁定在另外四个加勒比国家进行投资,即安提瓜及巴布达丶圣卢西亚丶圣基茨及尼维斯,以及多米尼克。该四个国家连同格林纳达曾被《金融时报》评选为CBI计划之五大热门投资地点。
除格林纳达项目外,本集团亦正与巴拿马共和国当局就根据巴拿马共和国之外国投资者投资计划审批之发电项目进行磋商。本集团或於目标国家作出投资或与当地政府组建合营企业,利用不同国家之CBI计划向外国投资者筹集资金以建立及发展新业务。本集团一直在各指定加勒比国家及巴拿马共和国物色合适投资项目并制订合适商业计划,务求实现股东回报之最大化。本集团已成立管理及市场推广团队,并且在北京丶上海丶深圳及香港设有办事处以及已在越南委聘一名顾问,以实施为推广上述各国之投资公民计划及投资机遇而制订的市场推广策略。
伟禄集团主席林晓辉先生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拉美及加勒比市场,寻找更多商机和合作伙伴,从而在共同努力下,为那些市场创造更佳的商业和社会价值,为股东及投资者带来最佳的回报。」
林晓辉接受央视采访∶激发自身活力和创造力,为大湾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3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太总站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香港专场研讨会暨特别节目在香港上线。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丶全国人大常委李慧琼丶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丶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谭耀宗等香港各界参会嘉宾表示,香港各界要认真学习贯彻2023年全国两会及二十大重要精神,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深入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积极参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丶伟禄集团(01196.HK) 及先施有限公司(00244.HK)主席林晓辉博士则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战略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丶规则机制软联通丶三地民众心相通」方面有重大突破,香港要主动对接国家规划,充分利用大湾区提供的庞大市场和广阔腹地,凸显自身优势丶激发自身活力和创造力,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 video.
两会精神分享会青年专场举行,林晓辉: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3月23日,由香港中联办青年工作部、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主办,香港菁英会、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等团体共同承办的“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青春力量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分享会(青年专场)”举行。活动邀请逾200名各界青年参与,大家共同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了解国家最新方针政策,把握国家发展机遇,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香港由治及兴凝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以视像形式致辞,香港中联办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宋来、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梁宏正等出席,12位全國政協委员及人大代表用亲身感受分享全国两会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伟禄集团(1196.HK)主席、先施(0244.HK)主席、香港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会长(以下简称“的总”)林晓辉用亲身感受分享全国两会精神。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 video.
伟禄集团携手国有发电企业 建设及开发储存电力能源设备
【二零二三年三月十日,香港】伟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欣然宣布正在与独立第三方进行讨论,与国有发电企业进行潜在合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的离岸风力发电厂建设及开发储存电力能源设备。预计合作将涉及工程设计丶物料及设备采购,以及储能设备的建设("EPC项目")。储能设备的初始设计産能预计爲每年1千兆瓦时,此後将增加至不少于每年2千兆瓦时。
我国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某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量取决于自然条件,因此需要储能设施以存储过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而提升电网的灵活性以确保在需求增加时爲客户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丶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未来3-4年的装机总量超过之前近10年的总增长量。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储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往商业化丶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储能设施将迎来10年黄金期。
伟禄集团认爲,在政府支持可再生发电和电网连接的背景下,新能源和相关储能设备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因此,EPC项目的潜在投资爲公司进军中国新能源和储能市场提供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林晓辉:建议加快大湾区内人才资历互认
2023年2月28日,全国政协委员林晓辉今年准备了多份提案,涉及大湾区人才流动、口岸升级改造、港澳深保险行业互通互联等方面内容,献策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其中,在《关于加速拓宽大湾区资历互认推动专业人才流动的提案》中,林晓辉建议,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应通过不同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人才资历互认工作。
林晓辉在提案中指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和人才吸引力。打造世界级高水平人才高地,也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粤港澳三地一直关注和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人才及人才流通等问题,在高等教育学历互认、专业资格互认等方面,均作出多方面的协商和合作。但三地的政治体制、经济环境、法律体系,以及文化背景等存有差异,成了人才流通的桎梏。例如医生、教师、会计等领域尚未实现更有效的学历及专业资格互认机制。此外,香港的副学位学历认证没有获得大湾区其他大学的承认。
林晓辉通过访问和分析发现,目前专业资格互认范围较小且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领域及新兴行业的需求,例如金融、创新科技、医疗等行业仍未全面开放,而对于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则甚少触及;内地的教育、职业资格制度与香港的资历架构并不完全对等相通,例如部分学历等级、资格认证、证书分类分级、执业范围存在差异。
林晓辉还留意到,行业对接难度较大,现有政策停留在较表面层次,例如在香港具有合法执业资格的注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只可以到内地短期执业;专业资格考试门槛较高、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较长,两地不少专业人士不容易申请到专业资格互认,申请意向降低。
对此,林晓辉建议,粤港澳三地共同成立“专业资格互认协调局”,对接各地的专业行业组织,从中发挥协调作用,加快专业资格互认进程;推出“先行先试”计划,展开大规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调研,就各地人才短缺的行业进行灵活的职业资格规则对接,包括互认部分职业资格、直接豁免有关从业员部分科目的资格考试等;加快推动“学分银行”计划,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认互通;进一步放宽互联网、房地产、检测认证、研发、设计、会展等新兴行业及现代服务业的资格互认。
林晓辉还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与各大名企业合作,推出专项实习计划,在大湾区各城市为在校本科生或准备考取专业资格的青年,提供专业性强和具挑战性的实习岗位,为日后流动就业打下基础;针对各地各行业的特色,为准备考取专业资格的人士提供考前培训,消除因考试模式、语言习惯、信息不对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