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偉祿集團公佈2022年末期業績 全年收益及股東應佔溢利分別約11.99億港元及1.14億港元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香港】偉祿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為「本集團」,港股份代號:1196)公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之末期業績。於回顧期內,集團的收益為11.98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0.3%;毛利為2.8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5.4%;本年度溢利及本公司股東應佔利潤分別為6.05億元及1.14億元。年內,每股基本盈利為7.98港仙。
集團之主營業務包括自物業分類、金融服務分類、環保分類、汽車零件分類、商業印刷分類、百貨分類、拉美及加勒比分類以及其他分類業務。
物業分類
物業投資、開發和商業運營一直是集團整體業務部署和發展目標的主要發展戰略之一。集團持有三個投資物業項目,即位於中國深圳龍華區的偉祿雅苑和樟坑徑物業,以及位於光明區的偉祿科技園。集團亦在中國深圳持有擬開發項目及開發中物業,即南山區的萊英花園及龍華區的冠彰電器廠項目 (「茜坑物業」)。於2022年12月31日,手上有五個房地產項目。物業分類收益主要源自集團投資物業之租金收入。2022年,集團產生租金收入約1,450萬港元。購物中心的租戶數量已增至45家。偉祿科技園二期開發計劃將於獲得政府批准後隨即啟動。茜坑物業重建工程將於取得有關政府當局的許可證後開始。樟坑徑物業的土地用途由工業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寓及商業用途之申請仍在審閱中。萊英花園住宅單位及基礎設施的拆卸工程已完成,而重建工程預期將於獲得有關政府當局的許可證後隨即展開。集團將專注於手上五項物業,即茜坑物業、萊英花園、 偉祿雅苑、 偉祿科技園及樟坑徑物業,以確保集團於該分類處於有利地位。
金融服務分類
金融服務分類方面,於回顧期內產生收益約1.26億元,錄得分類溢利約2,130萬元。金融服務分類致力在一級及二級市場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及優質的服務。保證金融資的利息收入持續上升,帶動金融服務分類在低迷的市況中有穩定增長。此外,全新的流動交易系統為客戶帶來快速穩定的交易體驗,有助提升品牌知名度。金融服務分類將不斷開發各種投資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並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優質服務。同時,金融服務分類亦積極準備推出暗池及美國股票交易系統,並擴大銷售及業務團隊以配合業務發展。
環保分類
於二零二二年財政年度,中國的銅材需求大幅增加。環保分類之收入錄得約7.05億港元,同比增長4.8%。環保分業業務主要在日本運營,其位於日本大阪的租賃土地約為19,609平方米(4幅)。集團仍在尋找替代方案,如於日本九州設立額外營運點,在日本全國尋找新的金屬廢料來源。本集團亦正考慮在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開拓歐美市場,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從而維持環保業務的增長。
汽車零件分類
汽車零件分類收益錄得約1.41億港元,溢利約5.7百萬港元。由於中國若干城市採取封鎖政策,汽車零部件的需求於年內受到影響。為維持業務可持續增長,本集團須進一步加強與供應商的關係,並發掘新客戶群。鑒於防疫政策正在放寬,本集團對前景保持樂觀。
商業印刷分類
商業印刷分類錄得5,910萬港元,同比增加1.4%。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商業印刷服務需求減少實屬無可避免。儘管本集團已減少經營規模以盡量降低經營成本,該兩個分類於二零二二年財政年度仍錄得分類虧損。為維持業務可持續增長,本集團須進一步加強與現有客戶的關係,並發掘新客戶群。
百貨分類
百貨分類錄得收益約1.46億港元,同比增加約54%。本集團已採取積極措施減少經營開支(如員工成本),並與業主磋商租金優惠。集團於2022年在深水埗店開設日式雜貨店“中村商店”,以擴大貨品種類,滿足顧客需求。隨著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尤其是與中國內地的邊境於二零二三年初重新開放,我們預期本地零售市場將迎來反彈。
拉美及加勒比分類
於二零二二年財政年度,CBI計劃項下諮詢服務產生之收益為5.9百萬港元。該分類溢利約為18億港元,主要由於位於格林納達之投資物業錄得公平價值變動收益所致。拉美及加勒比分類的主要業務為開發格林納達項目,格林納達項目涉及發展一個混合物業項目,包括教育設施、學生公寓、住宅物業、酒店及度假設施、商業開發及購物設施,以及較長計劃中設立大學機構及相關便利服務設施。
此外,集團亦打算在巴拿馬共和國開展物業開發及投資業務。於本年度,拉美及加勒比分類繼續進行格林納達項目的建設,並制定一項發展計劃。隨著發展計劃啓動,格林納達的投資物業已重新分類為「發展中物業」。於變更分類前,拉美及加勒比分類因年內格林納達的項目價值上升,而錄得公平價值變動收益淨額約18.47億港元,此乃主要得益於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越南、美國及迪拜等不同地區建立綜合發展計劃及銷售渠道。
格林納達項目為本集團提供一個寶貴機會,將加勒比及拉丁美洲地區的業務和營運多元化,並能夠擴大其海外業務規模。在格林納達之CBI計劃下引進外國投資者,本集團已正開展格林納達項目,並希望憑藉該項目之經驗,進而於加勒比經濟區及拉丁美洲地區開拓更多投資機遇。本集團已經進一步鎖定在另外四個加勒比國家進行投資,即安提瓜及巴布達、聖盧西亞、聖基茨及尼維斯,以及多米尼克。該四個國家連同格林納達曾被《金融時報》評選為CBI計劃之五大熱門投資地點。
除格林納達項目外,本集團亦正與巴拿馬共和國當局就根據巴拿馬共和國之外國投資者投資計劃審批之發電項目進行磋商。本集團或於目標國家作出投資或與當地政府組建合營企業,利用不同國家之CBI計劃向外國投資者籌集資金以建立及發展新業務。本集團一直在各指定加勒比國家及巴拿馬共和國物色合適投資項目並制訂合適商業計劃,務求實現股東回報之最大化。本集團已成立管理及市場推廣團隊,並且在北京、上海、深圳及香港設有辦事處以及已在越南委聘一名顧問,以實施為推廣上述各國之投資公民計劃及投資機遇而制訂的市場推廣策略。
偉祿集團主席林曉輝先生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拉美及加勒比市場,尋找更多商機和合作伙伴,從而在共同努力下,為那些市場創造更佳的商業和社會價值,為股東及投資者帶來最佳的回報。」
林曉輝接受央視採訪︰激發自身活力和創造力,為大灣區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3月2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亞太總站舉辦的「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香港專場研討會暨特別節目在香港上線。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等香港各界參會嘉賓表示,香港各界要認真學習貫徹2023年全國兩會及二十大重要精神,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深入對接國家戰略規劃,積極參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偉祿集團(01196.HK) 及先施有限公司(00244.HK)主席林曉輝博士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重點戰略在「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三地民眾心相通」方面有重大突破,香港要主動對接國家規劃,充分利用大灣區提供的龐大市場和廣闊腹地,凸顯自身優勢、激發自身活力和創造力,為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 video.
兩會精神分享會青年專場舉行,林曉輝: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3月23日,由香港中聯辦青年工作部、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主辦,香港菁英會、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等團體共同承辦的“凝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礡青春力量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青年專場)”舉行。活動邀請逾200名各界青年參與,大家共同學習全國兩會精神,了解國家最新方針政策,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香港由治及興凝聚磅礡的青春力量。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以視像形式致辭,香港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宋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等出席,12位全國政協委員及人大代表用親身感受分享全國兩會精神。
全國政協委員、偉祿集團(1196.HK)主席、先施(0244.HK)主席、香港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會長(以下簡稱“的總”)林曉輝用親身感受分享全國兩會精神。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 video.
偉祿集團攜手國有發電企業 建設及開發儲存電力能源設備
【二零二三年三月十日,香港】偉祿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欣然宣布正在與獨立第三方進行討論,與國有發電企業進行潜在合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的離岸風力發電廠建設及開發儲存電力能源設備。預計合作將涉及工程設計、物料及設備采購,以及儲能設備的建設("EPC項目")。儲能設備的初始設計産能預計爲每年1千兆瓦時,此後將增加至不少于每年2千兆瓦時。
我國加快轉變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不斷發展壯大。但由于某些可再生能源技術如風能和太陽能的發電量取决于自然條件,因此需要儲能設施以存儲過剩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從而提升電網的靈活性以確保在需求增加時爲客戶提供不間斷的電力供應。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未來3-4年的裝機總量超過之前近10年的總增長量。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儲能的未來發展趨勢往商業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儲能設施將迎來10年黃金期。
偉祿集團認爲,在政府支持可再生發電和電網連接的背景下,新能源和相關儲能設備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因此,EPC項目的潜在投資爲公司進軍中國新能源和儲能市場提供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機遇。
全國政協委員林曉輝:建議加快大灣區內人才資歷互認
2023年2月28日,全國政協委員林曉輝今年准備了多份提案,涉及大灣區人才流動、口岸升級改造、港澳深保險行業互通互聯等方面內容,獻策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其中,在《關於加速拓寬大灣區資歷互認推動專業人才流動的提案》中,林曉輝建議,在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地應通過不同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人才資歷互認工作。
林曉輝在提案中指出,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伐加快,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能量和人才吸引力。打造世界級高水平人才高地,也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粵港澳三地一直關注和重視人才培養、吸引人才及人才流通等問題,在高等教育學歷互認、專業資格互認等方面,均作出多方面的協商和合作。但三地的政治體制、經濟環境、法律體系,以及文化背景等存有差異,成了人才流通的桎梏。例如醫生、教師、會計等領域尚未實現更有效的學歷及專業資格互認機制。此外,香港的副學位學歷認證沒有獲得大灣區其他大學的承認。
林曉輝通過訪問和分析發現,目前專業資格互認範圍較小且數量不足,無法滿足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發展領域及新興行業的需求,例如金融、創新科技、醫療等行業仍未全面開放,而對於互聯網、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則甚少觸及;內地的教育、職業資格制度與香港的資歷架構並不完全對等相通,例如部分學歷等級、資格認證、證書分類分級、執業範圍存在差異。
林曉輝還留意到,行業對接難度較大,現有政策停留在較表面層次,例如在香港具有合法執業資格的注冊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只可以到內地短期執業;專業資格考試門檻較高、手續繁瑣、審批時間較長,兩地不少專業人士不容易申請到專業資格互認,申請意向降低。
對此,林曉輝建議,粵港澳三地共同成立“專業資格互認協調局”,對接各地的專業行業組織,從中發揮協調作用,加快專業資格互認進程;推出“先行先試”計劃,展開大規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求調研,就各地人才短缺的行業進行靈活的職業資格規則對接,包括互認部分職業資格、直接豁免有關從業員部分科目的資格考試等;加快推動“學分銀行”計劃,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推動學分、學歷、學位和技能等級互認互通;進一步放寬互聯網、房地產、檢測認證、研發、設計、會展等新興行業及現代服務業的資格互認。
林曉輝還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與各大名企業合作,推出專項實習計劃,在大灣區各城市為在校本科生或准備考取專業資格的青年,提供專業性強和具挑戰性的實習崗位,為日後流動就業打下基礎;針對各地各行業的特色,為准備考取專業資格的人士提供考前培訓,消除因考試模式、語言習慣、信息不對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困擾。